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章惇书绝壁

苏轼 苏轼〔宋代〕

  章惇尝与苏轼同子南山,抵仙子潭,潭下临绝壁万仞,岸甚狭。子石推轼下潭书壁,轼不敢。子石履险而下,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:“苏轼章某来。” 轼拊其背曰:“子石异日得士,必能杀人。”子石曰:“何也?”轼曰:“能自拼命者,能杀人也。”子石大笑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章惇曾经与苏轼一同游南山,抵达仙游潭,潭水下方临近万丈悬崖,潭岸十分狭窄。章惇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,苏轼不敢。章惇踩着险石下去,用毛笔蘸着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,说“苏轼、章某来此”。苏轼拍着章惇的背说:“子厚日后做了官,必定能杀人。”章惇说:“为什么?”苏轼说:“能够自己拼命的人,必定能杀人。”章惇大笑。

注释
章惇(dūn):宋朝人,字子厚。
抵:到,抵达。
临:面对。
仞:古代八尺为一仞。
履;踩,踏,作动词用。
濡:沾湿。
拊:拍。
异日:以后的日子,日后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章惇书绝壁》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。章惇与苏轼同游南山仙游潭,潭水临万丈绝壁,章惇推苏轼下潭题字,苏轼不敢,章惇却冒险履险而下,以漆墨大书石壁“苏轼章某来”。苏轼抚其背预言:“子厚他日得士,必能杀人。”故事通过二人互动,体现了章惇是一个勇往直前的,为值得的事不惜代价的一个人,也体现出苏轼对其性格的深刻洞察。

苏轼

苏轼

苏轼,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三人并称“三苏”。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。文纵横恣肆;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善书,“宋四家”之一;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与韩愈、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《潇湘竹石图卷》《古木怪石图卷》等。 3785篇诗文  4822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题八咏楼

李清照 李清照〔宋代〕

千古风流八咏楼,江山留与后人愁。
水通南国三千里,气压江城十四州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墨池记

曾巩 曾巩〔宋代〕

  临川之城东,有地隐然而高,以临于溪,曰新城。新城之上,有池洼然而方以长,曰王羲之之墨池者,荀伯子《临川记》云也。羲之尝慕张芝,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,此为其故迹,岂信然邪?

 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,而尝极东方,出沧海,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;岂有徜徉肆恣,而又尝自休于此邪?羲之之书晚乃善,则其所能,盖亦以精力自致者,非天成也。然后世未有能及者,岂其学不如彼邪?则学固岂可以少哉,况欲深造道德者邪?

  墨池之上,今为州学舍。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,书‘晋王右军墨池’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。又告于巩曰:“愿有记”。推王君之心,岂爱人之善,虽一能不以废,而因以及乎其迹邪?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?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,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!

 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,曾巩记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多丽·咏白菊

李清照 李清照〔宋代〕

小楼寒,夜长帘幕低垂。恨萧萧、无情风雨,夜来揉损琼肌。也不似、贵妃醉脸,也不似、孙寿愁眉。韩令偷香,徐娘傅粉,莫将比拟未新奇。细看取、屈平陶令,风韵正相宜。微风起,清芬酝藉,不减酴醿。
渐秋阑、雪清玉瘦,向人无限依依。似愁凝、汉皋解佩,似泪洒、纨扇题诗。朗月清风,浓烟暗雨,天教憔悴度芳姿。纵爱惜、不知从此,留得几多时。人情好,何须更忆,泽畔东篱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